English

《世界科技发明与发现故事丛书》:期待您的“加盟”

1999-03-1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冯聿峰 我有话说

 不知道您生活在乡下还是生活在城市,不知 道您对您所生存的环境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如 果您不是太偏激,想来不会对我们这个时代所 拥有的文明的成果——譬如汽车、飞机、电话、电脑等——有太多的反感。在您心安理得地享 受它们时,您想到过它们先前的样子,想到过 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吗? 您想到过先辈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吗?这一系 列精彩的故事在告诉您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也 将让您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中国传统的笑话里,有一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说得是宋朝一位奸相吃饭时问他的三个儿子:碗中之饭从何而来?小儿子嘴快,接口就答:从锅中来。二儿子刚巧见过仆人舀米做饭,闻言把嘴一撇:没见识!从米柜中来!大儿子日前闲逛至码头,撞见外埠运粮船到,苦力们正往下扛米。于是,指着两个弟弟哈哈大笑:没出息!告诉你们,米从船中来!

这个小小的笑话想要说明什么,显然不用我赘言。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也许想笑都笑不出来了。在这个充满五光十色的商品的年代,有几样您能讲清楚来龙去脉?就拿日常穿的衣服来说,您也许喜欢蓝色,也许喜欢白色,可是您知道彩色染料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吗?当您打开雪亮的电灯读书看报时,您可知道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作灯丝,曾经实验了6000种物质?您听说过人类登上月球的壮举吧,但是您知道冯布劳恩博士吗?……

像这样的问题,还有许许多多可以问,而且我敢保证其中绝大部分您回答不上来。当然,可以相信的是您不至于闹出类似于上面的笑话。不过,也许您会争辩说:“回答这些问题不是我的责任,它们应该由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来回答。”甚至您会说:“知不知道它们与我并无多大关系,我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吗?”如果您有这样的想法,我认为您对我们花费大量心血收集、讲述科技大师们的故事的价值还缺乏了解。而且您肯定会对江苏科技出版社花费不菲的人力和财力推出这样一套《世界科技发明与发现故事丛书》持怀疑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那些在书桌旁、实验室里耗费无数心血的先辈——所做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我们今天的时代。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有多了不起,而只是出于对未知的好奇、对探索的兴趣,才投身于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或许是一生的心血,或许是世人追逐的功名,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智慧的光芒,人性的美德,更有求真的勇气。怀念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正是对他们的尊敬和对他们杰出贡献的认可。然而,只是记住他们并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科学的精神?那不正是闪现在科学家、发明家身上的不畏艰辛、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品质吗?什么是科学的方法?那不正是科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所作出的假设、推理以及各种各样的尝试吗?有什么样的方法比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或事例能使我们更好地领悟这些呢?因此,记住他们的名字不仅仅是为了怀念。有人希望能够从他们智慧的火花中获取灵感,有人希望从他们不懈的追求中得到鼓舞,有人则希望从他们失败的教训中能够学到避免重蹈覆辙的经验。这是他们除了本身的工作外,为我们留下的另外一笔财富,也许是更为持久、更有意义的财富。因为,有一天他们的工作有可能过时,而这笔财富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洗刷而失去价值。

这也就是关于科学家们(发明家们)的故事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也是科技大师们的传记始终为国内外的出版者所关注的原因。虽然它不一定会带来多少物质收益,但是却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这样一来,就使得出版相关选题的图书变成了一道难题。因为,材料收集的充分性和可信性已使它所需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况且前面有着这么多优秀的工作。《世界科技发明与发现故事丛书》可谓知难而进,它在这个“古老”的选题上又是如何作出新文章的呢?

首先是一个“全”字。全套书共7册约100万字左右,因此就能够有较为宽松的余地把更可能多的科学家、发明家们包括进去。其中《物理学巨星》一书包含了古今中外共25位物理学方面的大师,他们之中有的为物理学原理的进步奉献了一生,有的则对物理学与实际的结合功勋卓著。当您阅读时,除了能够从精彩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还能够对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学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化学的奥秘》从火药的诞生讲起,直到当代化学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巴基球(碳的一个同素异形体族),40多个故事讲述了化学的蹒跚发展以及科学家们在探寻物质的奥秘时的艰难曲折和峰回路转。这两本书加上其他五本:《数学明珠》、《天文破译》、《地球探秘》、《生命奇葩》、《太空遨游》,一起构成了一幅简单的科技发展史画卷。

这套书针对的读者群是青少年朋友,浅显易懂是它的另一个特点。编写者在避开晦涩难懂的公式的同时,用栩栩如生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个科学家的形象。浅显但不失要点,生动但不失真意。由于取材的精当和编写者在叙述时避免平铺直叙,使这套书的可读性、趣味性都大大增强。例如,对人类两位太空事业的开创者——戈达德和齐奥尔可夫斯基的描写,《太空遨游》的作者就用不同的风格开头,读起来趣味盎然。

这套书值得大书特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配上了大量风格简明、精致隽永的插图。配图的目的有二:一是美化和活泼版面,让人产生亲切感;二是精简文字,一张精心制作的图片可以免却无数冗长而又不得要领的说明。应该说这两点在这套书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中,我感觉最好的是《太空遨游》一书,简直就是一本精美的画册。它的第一篇“飞天的神话和传说”共有5页,配了5幅图,内容包括中外神话故事。由于线条的传神和放置得恰到好处,令人顿生赏心悦目之感,阅读的欲望大大增强。可以说图形文字相得益彰。

另外,这套书按学科分为7个分册,对不同兴趣的读者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您只需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分册就行了,而不必花多余的钱把自己不想要的带回家。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在一些学科交叉的地方可能出现两个分册重复同一选题,致使整套图书显得不够紧凑。最明显的例子是关于人类登月的故事。它分别在《太空遨游》和《天文破译》中出现,虽然各个分册的作者立足点有异,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是从整套书看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我们正准备跨入新的世纪,虽然它是怎样的时代还显得迷雾重重和捉摸不定,但是关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知识经济”的憧憬已经使许许多多的人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情绪:那必定是一个更加发达、进步、开放、繁荣的世纪。没有理由认为这样的乐观不会变成现实,因为现代科技的力量已经使人类具有了这样的自信:没有办不到的事。但是这样的乐观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努力才会成为现实。如果在100年后,某一家出版社碰巧又想出一套类似的书,编写者们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发现了这套《世界科技发明与发现故事丛书》,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可以几乎原封不动地重出。这样的话,我敢保证这将是一个不幸的消息,因为人类的整个21世纪肯定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世纪。要知道,我们有今天这样幸福而惬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在享受先辈们的劳动成果,站在巨人的肩上并不能保证我们也能成为巨人。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我们中间那些17、18岁的青少年,能够在后继者所编的这类书中出现,是这套书的出版者和作者们的心愿。而这也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报答。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